第五,切实把维护稳定作为重要责任,努力强化社会管理创新。把创新社会管理作为构建和谐湘东的重要举措,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包案下访,117件信访积案得到妥善化解;深入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信访维稳工作,全年未发生一起大的群体性事件和恶性刑事案件,未发生赴京、到省非正常访和集体访;在处理涉日维稳工作中,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好了我区涉日维稳工作,没有发生打砸抢事件。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生产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安全监管工作实现两个全市第一,即25家鞭炮厂第一个全面实现机械化生产,15家非煤矿山第一个推行一矿一策;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视频监管平台已建成,安全监管逐步实现信息化。此外,人民武装、人防和双拥优抚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司法、法制、消防、地质矿产、交警、运管、防灾减灾等工作也取得了新进展。
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51件,办结率100%,满意理解率达到94.8%。以开展“整提优”活动为抓手,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问题,有效提升机关效能。全年查处违反作风效能建设和破坏发展环境事件198人次。认真清理规范性文件和行政审批项目,加强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政府工作透明度和社会公众参与度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全区经济平稳发展,社会事业长足进步,群众生活明显改善。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到了区人大、区政协的有效监督和鼎力支持,凝聚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汗水和智慧。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所有关心、支持湘东建设和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的现状没有根本性改变;二是产业规模小、层次低、竞争力弱,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繁重而紧迫;三是区域中心带动能力不强,三产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任务艰巨;四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历史欠账较多,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不稳定因素较为突出,安全生产形势仍很严峻;五是财政质量不高,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乡镇经济仍未有效走出困境;六是发展环境亟待进一步优化,工作作风不实、行政效能不高等问题仍较突出。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13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推进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攻坚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既要对国际经济环境难以短期好转,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的矛盾和问题保持清醒认识;也要充分认识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过程中,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蕴藏的巨大需求潜力;更要看到近年来我们强势推进项目建设,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入所积蓄的巨大能量和后劲。
从总体上看,机遇与挑战共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湘东区的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要我们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中央提出的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紧紧依靠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全区人民的不懈努力,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不动摇,坚持抓投入、扩总量、增实力、上水平不动摇,坚持抓住关键、突破重点、带动全局不动摇,就一定能够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201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和部署,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重基础、抓重点、求突破,着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着力培育经济增长的新活力、新优势,着力提升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开创湘东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
201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6.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引进内资增长13.5%以上;利用外资增长10.4%,外贸出口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3.2%左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氨氮排放量下降1%;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2.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7‰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突出转型升级和科技引领,实现优势产业多元发展。
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以产业基地为龙头,以十里工业带为主阵地,主攻重大项目,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推动全区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加快基地建设“筑巢引凤”。改革陶瓷产业基地管理体制特别是财税体制,加强融资平台建设,使陶瓷产业基地走上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轨道。优化园区环境,加大申报省级工业园区力度,争取年内获得批文;进一步推进水、电、路、气、通信“五网”和中介、科研、物流、融资、政务、外向经济“六平台”建设,提升园区建设品位;实现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分管供送,确保铁路专用线一期尽快完工,确保长丰燃气、中烨燃气在年底前实现多元化供气,确保新路变电站在上半年开工建设,确保工业污水处理厂尽快启动;进一步加强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打造生态园区、绿色园区;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全力抓好基地四期开发土地“五通一平”工作,力争供地1200亩以上,为项目落户提供保障。2013年,园区力争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3.1亿元、税收1.5亿元以上。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营造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深挖传统产业发展潜力,焕发产业发展活力。积极推动生产要素、优质资源向骨干企业汇聚,壮大一批核心骨干企业,注册湘东陶瓷品牌,确定产品地方标准,打造一批知名企业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以龙发实业等优强企业为主体,开发新的高科技产品,全力扶持具备条件企业尽快上市,支持龙头企业走集团化、高端化路子,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较好的工业基础,积极对接外企、科企、民企、央企,努力推动中科建集团、方大集团等企业落户我区或追加投资。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材料、生物生化、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文化创意等为主攻方向,实施龙头带动、科技创新、对接引进、体制创新等四项工程,优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申报国家政策性项目和推荐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引导项目,区政府每年预算500万元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奖励基金,重点推进示范企业建设、创新能力建设,鼓励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关键技术攻关、创新成果转化、重大应用示范、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上市等工作。 |